元代汉族丧葬礼俗(二)

浏览 2934 次  发布时间:2012/3/24 13:58:02
  烧埋:这是一种复合葬法。即先火烧死者尸体,然后过几天拾取骨灰,再用土掩埋。宋元汉人中流行此俗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合同文字记》:“选吉日良时,将你父母骨殖返乡,去认了伯父刘潻祥,葬埋了你父母骨殖。”关汉卿杂剧《蝴蝶梦》,第一折,白:“[王大王二上云:]咱同母亲寻三哥尸首去来,母亲行动些。[正旦上云:]听的说石和孩儿盆吊死了。他两个哥哥抬尸首去了。我叫化了些纸钱,将着柴火烧埋孩儿去呵。”关汉卿杂剧《金钱池》,第一折 《油葫芦》:“炕头上主烧埋的显通神。没事哏,檾麻头斜皮脸老魔君。”
    由于元代人死了即行烧化并埋葬,以“烧埋”简称之。《元典章》称“杀人偿罪仍征烧埋银”、“女孩儿折烧埋银”、“烧埋银不敷官司支与”以及《元史》卷五三《刑法志》四屡见“并征烧埋银”、“仍征烧埋银”、“招证明白者,仍征烧埋银”并可证。 

    2.丧事
    元代汉族丧事,谓发送,多与前代重复。在此,我们仅介绍其中若干内容。
    元代汉人中,人死,在头前或脚后点油灯。称作随身灯,旨在阴曹地府内漆黑一片,死者的亡灵要借助于灯光才能看清道路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我家公婆又未死,如何点盏随身灯。”《水浒传》二十五回:“王婆买了棺材,又买些香烛纸钱之类,归来与那妇人做羹饭,点起一对随身灯。” 人死后,以布帛、衣服装殓尸体,元时称作“装裹”。元剧《铁拐李》,第二折《正宫端正好》“[正末唱:]你道是我置下我死合穿,知他土坑中埋我多深浅,装裹杀也没人见。” 元杂剧《对玉梳》,第二析,《滚绣毬》:“[带云:]珠翠不戴呵,[唱:]莫不灵堂前要显豁。[带云:]绫锦不使呵。[唱:]莫不留着棺函中装裹。”
    死者入棺后,灵柩停放待葬,元时亦称:“停柩”。民间移棺于宗族祠堂或公用厅堂的。穷苦百姓则无地停柩。元杂剧《合同文字》,第一折《油葫芦》:“量小生有甚钱!苦痛也波天。则为那家私生受了二十年,要领旧席铺停柩无一片,要领好衣服妆裹无一件。”
    但元时高贵之家大多停柩于家里中堂,立孝堂日夜守灵。一般三日内殡葬。但有些人为择时、择地,将灵柩停放数年不葬的。《元典章》卷三十《礼部》卷三,《丧礼》载:闽中地区有些家停丧不葬一二十年,有一家竟累至三四柩,足见此俗之盛。
    一般都采用丧车运灵柩去墓地或化人场。富足之家,“殡葬之际,彩结丧车,翠排坛面,鼓乐前导,号泣后随”,“布设路祭,乱动音乐,施引灵柩,远■正街” 。路祭,亦称路奠。出殡途中在路旁设筵致祭,故名。每若干里站一路祭,灵柩过时,焚香纸致祭,并致祭词。一般经济宽裕之家设。元代这种大办丧事之风,受到朝廷的禁止。
    一般人家则出丧时,在灵柩前烧掷纸钱,称作买路钱。明田艺衡《留青日札》云:“今人出丧柩行之道,于前抛金银纸钱,名曰买路钱。”元杂剧《合同文字》,第一折,《那吒令》:“念不出消灾的善言,烈不得买路的纸钱。” (烈,烧、焚。)
    在丧事中多用钱,标志着人们金钱观念的加强。这些做法都未见于《周礼》。
    元代丧葬中的随葬品,因地区以及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而不同。由于江南盛行厚葬,凡有丧葬,珍宝、偶人、马车之器物、宝钞等都成为敛葬的对象。有些丧家随葬品中有纸糊房子、金钱、人马、彩帛衣服、帐幙等,足见元代有些地区丧葬“侈靡为孝”之风。
    元代汉人中还流行“七七”丧葬习俗。所谓“七七”是人死出殡后,每隔七日,作一次佛事,设斋祭奠死者。依次七七四十九日而止。元时把这种习俗称之为“累七”、“垒七”或“累七修斋”、“垒七追斋”等,下面是元杂剧中的例子。
    《蝴蝶梦》,第四折,《风入松》:“我与你收拾垒七修斋。”“垒七”,即累七。
    《老生儿》,第一折《膁煞尾》:“我这里自载划,也不索垒七波追斋,则那两件事敢消磨了我这半世的灾。”
    《昊天塔》,第一折,《后庭花》,白:“到来日追斋累七,超度父亲和兄弟也。”
    《铁拐李》,第四折,《中吕粉蝶儿》:“大院深宅,闲杂人赶离门外,与亡灵累七修斋。”
    累七之第一七称头七。头七起,即设灵主,每日哭拜,并早晚献食如生前一般。《铁拐李》,第四折,《喜春来》:“[孙福张千上云:]今日是俺哥哥的头七。请了几个和尚,买了一些纸札,与哥哥看经。”
    七七至四十九天而止谓断七。元杂剧《神奴儿》楔子:“自从员外亡化过了,可早断七。”这一天丧家召僧道诵经,丧事即了。
    在元代文学作品中又记述了办丧事过程中的口含钱、垫背等丧葬习俗。死人入殓时,放在死人嘴里的钱,谓之口含钱。又称含口,从古代含玉之俗演变而来。《乐府新声》卷中无名氏小令《满庭芳》:“枉乖柳青,贫食俄鬼,勤镘妖精,为几文口含钱,做死的和人竞。”
    垫背,人死入殓时撒于棺底,垫在死者背下,谓之“垫背”。《看钱奴》,第四折《收尾》:“笑则笑贾员外一文不使,单为这口衔垫背钱文钱,险送了拽布拖麻孝顺子。”口衔垫背钱,即口含钱和垫背钱。有时人们以口含钱和“垫背”来形容极少的钱。《五侯宴》,第一折《尾声》:“哎,儿也!你寻些个口啣钱,赎买你娘那一纸放良书。”这说明当时死人嘴里放的钱确实甚微。

 
上一篇:元代汉族丧葬礼俗(一)
下一篇:元代汉族丧葬礼俗(三)

版权所有 延安仙鹤岭公墓 © 2011-2012 
已有 人/次访问
公司地址: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大道追远东路

西安办事处: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三路财富中心D座2406室
电话:仙鹤岭:0911-2322018 丰泽岭:0911-2822550  

陕ICP备:陕ICP备10001282号-3

园区地址:www.yaxhlgm.com  技术支持:无忧互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