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死观与殡葬

浏览 2948 次  发布时间:2012/3/24 14:10:12
 死亡是产生殡葬活动的前提,没有死亡也就没有殡葬,研究殡葬就必须研究死亡。但殡葬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,因此,我们在对死亡研究中,把研究死亡的生物学机理留给医学等其他学科,专门研究人们面对死亡的心理状态和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等方面问题。这些问题才是产生殡葬活动的根本原因。

   (一)死亡观念与殡葬活动的关系

    人类对死亡认识是殡葬产生及其发展的根本原因。人类对死亡的认识经历了从无知、朦胧到深刻的过程,人类的殡葬方式也是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。因此,殡葬便成了人类对死亡认识的行为表现形式。

    人类对死亡最早的解释是“神惩论”。时距万余年的亚马逊文化(玛雅文化是迄今所知的代表)、近八千年的尼罗河文化(埃及文化是其可考的代表)、超过五千年的黄河文明(华夏文明是其可查记载的代表)无一不将死亡归结于神祗的意志。这种认识通过以宗教为背景的文化流传影响每一个人,时到今日仍在影响着人类。
因此可以说,人们的生死观决定了人们的殡葬方式,殡葬方式反过来也影响人们的生死。
  
   (二)灵魂观念

    灵魂观念是世界各族普通的一种文化现象。这种现象认为,人除肉体之外还有灵魂,肉体会死亡、消失,而灵魂是永不死的。人活着时候,灵魂与肉体同在,人死以后,灵魂则处于游移不定期状态,或窃居坟墓,或转移到别的地方(如天堂、地狱等)。生前,灵魂是肉体的主宰,死后,灵魂也不是消极无为的,它仍然能干预人事,给活着的人带来吉凶。正因为此,如何对待和处理逝者的灵魂,就成为了各民族殡葬活动中的核心内容。

    灵魂观念产生于旧石器时代。到了新时器时代,灵魂观念在丧葬习俗中已经有了普遍的反映。在齐家文化、沙井文化、辛店文化中,可见到特殊的屈肋葬俗,学者们认为这种姿势是为防止死者灵魂危害生者而加以捆结形成的。在半坡遗址中,儿童死后常以陶瓷为棺,以一个细泥陶钵或盆作盖子,盆底部穿一小孔,这意味着小孩的灵魂有出入的通路。

    灵魂观念自出现之日起长达万年未因社会的变化而衰灭,也未因民族融合、文化交流而消逝,而是逐渐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礼仪生活的各个方面。我国北方民间葬礼有“酿夜”礼俗,就是在出殡前一夜晚上,各孝子一起举哀痛哭到十字路口焚纸祷祝,意在使死者有四通八达的前程。还有“引魂锚”,在出殡时将死者的灵魂引向坟墓。其目的都是使死者的灵魂尽快到它应该到的地方去。这些对死灵、鬼灵的态度和处理方式,都是避免他们的骚扰和危害。

    另外一些人们还认为死人的灵魂不总是作恶为害,还可以给入带来福祉。祖先神灵、即祖灵庇户、保佑子孙后代的灵魂,具有降福于本家本族的神秘力量。这中“善鬼观念”也影响了一些民族的丧葬习俗和风俗。祖先崇拜意识就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。

   (三)祖灵观念

    在中国,多数民族都把自己家族先人的灵魂示为善的“祖灵”。祖先崇拜的对象不是空泛的祖灵,而是具体的祖先,如氏族之祖、民族之祖、宗族之祖。我国西南少数族称祖灵为“吉罗”,意为“宝贝”,还认为凡是祖先留下的东西或祖先喜爱的某种动物,都附有祖先的神灵,可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。我国最典型的祖先崇拜是对族祖崇拜,崇拜者与被崇拜的太祖是同姓的。家族的生者对祖先的思念、缅怀和敬畏的感情在整个祭祀活动表现为对祖先问寒问暖、敬告平安、让先人知道家族兴旺,子孙出息,也祝祖先幸福如意。

   “死即为生,事死如事生”也是影响中国殡葬活动的最要观念之一。在国人看来,死是另外一种生,死是生的一部分,死与生的原理就是一致的。生有等级,死同样也有差别。古时不仅不同等级的人死后的丧葬礼仪不同,对死本身称呼也有不同。“天子死日崩,诸侯死曰毙,大夫门卒,士日不禄,庶人曰死”。此外人们还有把死说成“气散”、“数‘尽”、“萍本”、“星损”、“返真”、“登遏”、“磕然”、“上五台山”等等。对因死的情形不同,也有不同死亡的别称,早径的叫“天折”、“天昏”.享年高寿的叫“寿终正寝”,.死在外地叫“客死”,死在水火兵刃的叫“凶死”,还有“死得其所”、“死无葬身之地”、“罪该万死”、“死有余辜”等等。

    根据中国人“事死如事生”伦理观念,当亲人临终时,亲属要给他穿好衣服,带上渡河线、买路线,如同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装一样。安葬之后,每逢节日、诞辰,亲属要上坟扫墓,焚纸送物,不仅带有点心、水果,还有巧克力、啤酒,甚至还要为死人点燃一支香烟,如此体贴周到的服务,孝子与亲友间的人情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 
上一篇:生命教育的系统省思
下一篇:公墓建设促进殡葬改革

版权所有 延安仙鹤岭公墓 © 2011-2012 
已有 人/次访问
公司地址: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大道追远东路

西安办事处: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三路财富中心D座2406室
电话:仙鹤岭:0911-2322018 丰泽岭:0911-2822550  

陕ICP备:陕ICP备10001282号-3

园区地址:www.yaxhlgm.com  技术支持:无忧互联